這個假日和姊姊回宜蘭,原本打算要去支持童玩節或游泳的,
誰知行程太累,一回到家開心到睡不覺,直到白天似乎一整天都在睡夢中,
幸好,這個禮拜二伯父、二伯母帶著二個讀國小的姪子去童玩節,
讓我和姊姊少些內疚,心想趁童玩節結束前至少玩一次,
愛玩的老爸目前行程空檔,於是大力支持童玩節,購買超值划算的通行證,
也勸起老媽一起買,理由竟然是方便幫他顧東西,傻眼~真虧我爸說的出口哩。
在台北的姊姊及姊夫也很忙碌,享受二人的獨處時光,吃過浪漫的早午餐,
看場剌蝟的優雅後,晚上到十一點才享用海鮮義大利麵,
自己煮真的比較花費時間,也會比較累,尤其大家在下班之後,都快沒力氣了,
還要搞東搞西的,但是,相信各位,吃過家裡煮的之後,
很難再嚐試外食,除非是餐廳或異國料理,
在永和超過十年的我們,再這麼吃都是那幾家,不是吃膩而是偷工減料,
不儘沒有飽足感,食材也大都不新鮮想要天天捧場內心都非常煎熬。
每天的料理日記我想大家一定也看膩,以後會重點放置食譜,
接下來,
以推薦特別的作法或第一次嘗試的料理為主,
今日推薦給大家的是大廚自製的手工麵疙瘩,作法很簡單,重點是口感一極棒之外又好玩。
每天這樣玩也會太累,假日偶爾玩樂一下。
大廚參考的是這本書:阿芳的3杯麵粉72變
大廚有說:3杯麵粉一杯水是基本概念,可以隨狀況再調整。
今日推薦一:
風味海鮮手工麵疙瘩
DIY手工耳朵麵加上新鮮蛤蜊,以及鮮嫩蔬菜,微酸而爽口,非常適合食慾不振的夏季。
手工麵疙瘩製作:
有點像貓耳朵,小小的很可愛,很適合親子遊樂。
材料:
電鍋量杯中筋麵粉3杯、冷水1杯、黑胡椒粒
冷發酵作法:
1.均勻混合水和麵粉,揉搓輕壓,撒上胡椒粒增加風味。
2.混合好後,用保鮮膜包起來,放入冰箱冷藏一個小時。
3.將自然發酵後的麵糰,慢慢調整至條狀,依適當的分量切塊,若是太厚可以再對分。
4.切成塊狀後,再用叉子壓出花紋,就可下水滾煮了。
5.七分熟撈起,放入冷水中涼快。
開始水煮麵疙瘩:
1.熱鍋放入必備的爆香自然味:蒜頭、洋蔥、辣椒。
2.加入蛤蜊,不用等全開即可其他的材料。
3.營養多多的:紅蘿蔔、乾青椒、大蒜,一口氣放進去。
4.放入麵疙瘩。
5.大姊裁種的迷迭香增加風味、蔥末、青江菜。
6.微量的酸檸檬在最後起鍋前下即可。
補註:
東西太多不好翻動。建議:換大一點的鍋子~
今日推薦二:
大姊婆婆從嘉義宅配到台北的雞肉湯。
豐盛又美味,實在醉甘心~
阿姨的手藝一流,是姊夫爸傳授的,或許是這樣,姊夫家的人都有遺傳到,
hahaha~再怎麼說我們家姊妹真是太幸福。
((小聲的說:可惜我和姊夫都不敢吃鮑魚,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~)
2010-0718